位置:首頁 > 燃氣資訊 > 殼牌退出東非天然氣戰局 勘探重點轉回
殼牌退出東非天然氣戰局 勘探重點轉回西非
瀏覽次數 744 , 日期 2013-06-06 , 燃氣設備 加入收藏
自莫桑比克大規模天然氣儲量問世以來,越來越多的油氣巨頭將目光瞄準東非,殼牌就是其中一員,但接連兩次業務失敗促使該公司萌生退意。5月26日,殼牌宣布,正式退出東非天然氣開發大軍,將勘探重點轉回西非。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殼牌已經退出了與美國阿納達科石油公司(Anadarko Petroleum)的談判,該談判旨在入股莫桑比克近海大型天然氣田,但由于阿納達科報價太高,促使殼牌心灰意冷。這是殼牌進軍東非以來遭遇的第二次失敗。
去年,殼牌在爭奪阿納達科東非天然氣合作伙伴的競爭中,被英國Cove能源公司擊敗,后者隨后被泰國最大油氣生產商泰國國家石油公司(PTT)麾下的勘探生產公司PTTEP收購。
據了解,今年3月,阿納達科宣布出售莫桑比克近海氣田魯伍馬盆地(Rovuma)1號區塊10%的股份,多家油氣巨頭先后向阿納達科拋出橄欖枝。初步預計,1號區塊擁有高達65萬億立方英尺的天然氣儲量。
殼牌對東非天然氣的渴望顯而易見,其計劃利用莫桑比克敲開東非油氣市場大門,進一步在非洲站穩腳跟,但事與愿違,最終被擠出了東非天然氣開發隊伍。另外,該公司手中擁有的坦桑尼亞東北部半自治區桑給巴爾島和索馬里的勘探許可證,也因政治問題被迫暫停,更堅定了其退出東非的決心。
談及購買莫桑比克天然氣資產股份一事,殼牌首席財務官西蒙·亨利直言不諱地稱:“從商業角度來看,售股價格已經不現實了!睂τ跉づ仆顺鰱|非一事,阿納達科拒絕發表評論。
一直以來,殼牌都是通過收購小型公司間接獲得新油氣田,以提高萎縮的儲量,但隨著國有能源公司尤其是能源饑渴的亞洲國家企業的介入,該方法已經不現實了。這些國有公司的首要任務是保證國家能源供應安全,其次才是股東回報,因此購買油氣資產已經不再單純是從公司利益角度出發,而是國家的任務,這間接抬高了莫桑比克天然氣資產的價值。
全球知名能源咨詢公司伍德·麥肯茲(Wood Mackenzie)發布報告稱,2012年,中國國有油氣公司在全球石油和天然氣收購領域拔得頭籌,預計今年將維持這一趨勢?傮w來說,2012年國際油氣公司在資產方面的支出是近8年來最低的。
麥肯茲副總裁安德魯·萊瑟姆表示:“殼牌退出東非的舉措,從側面說明,油氣公司很難買到物有所值的資產,如果資產是高品質的,放棄的可能性為零!
對殼牌而言,西非的業務前景比東非更明朗,而且能為股東帶來更確定的回報。眼下,殼牌已經制定了新的勘探計劃,將在貝寧外海進行首次鉆探,明年還將在南非西北海岸展開勘探作業。亨利表示,除了貝寧,還將在加蓬和尼日利亞進行深水鉆探,明年將開始探索南非西北海岸的奧蘭治盆地(Orange Basin)。
“奧蘭治盆地深水區域被證實擁有商業前景的油氣儲量,該區域的烴源巖富含有機質,可大量生成油氣。”亨利表示,“西非是我們的最佳選擇!
早在2011年,殼牌在加蓬海上石油區塊的勘探工作就取得了滿意效果。作為加蓬石油產量最大的公司,殼牌的石油產量約占加蓬石油總產量的30%。加蓬在世界產油國中排名第37位,石油儲量約為37億桶,2010年日均石油產量22.9萬桶。
安永事務所分析師安迪·布羅根指出,盡管莫桑比克大型天然氣田十分誘人,但全面開發不僅需要巨額資金,還要有耐心,該國落后的基礎設施也是影響開發進程的一大障礙。
殼牌退出東非的舉措,體現出油氣公司在當前大環境下的無奈,即為了填補持續下降的油氣儲量空缺,西方油氣公司在尋找新儲量時承受著越來越大的壓力。2012年,殼牌只有44%油氣產量來自新儲備,該公司計劃加大勘探投資力度,預計今年將花費70億美元尋找油氣,較2010年的投資規模提高10%,更是比2011年37億美元的兩倍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