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頁 > 燃氣資訊 > 垃圾“沼氣”提純成“燃氣”
垃圾“沼氣”提純成“燃氣”
瀏覽次數 887 , 日期 2012-09-19 , 燃氣設備 加入收藏
垃圾“沼氣”提純成“燃氣”
一些管道燃氣的用戶可能沒有想到身邊正發生微妙的變化,日常生活所使用燃氣,竟是開發利用垃圾資源所得。作為全省第一個采用填埋氣體精制燃氣的項目,我市雷打石生活垃圾填埋場填埋氣體精制生物燃氣項目目前已正式投產,源源不斷地為燃氣用戶提供清潔環保的天然氣。據悉,該項目每天可提純處理獲7000立方米以上的天然氣。
近日,記者來到雷打石填埋場二號區看到,這個已實施封山的填埋區表面覆蓋一層厚厚的黑色HDPE膜,上面分布著一口口集氣井(上圖);不遠處仍處于填埋作業中的三號區亦布滿了集氣井。雷打石垃圾填埋場是我市中心城區生活垃圾的集中填埋場所,垃圾所含有機物填埋發酵后,釋放出的含有甲烷、二氧化碳等的沼氣主要通過自然排空,一定程度危害大氣環境及居民健康。
相關負責人施先生告訴記者,甲烷在垃圾填埋發酵產生沼氣含量達50%以上。填埋氣體精制生物燃氣項目通過生活垃圾所產生的沼氣為原材料,通過在合適位置勘鉆集氣井,經管道將沼氣收集運輸,通過脫硫、脫碳、脫水等多道工藝,精制提純其中的甲烷為生物燃氣,輸入我市天然氣管網供用戶使用。據悉,普通家用燃氣的甲烷含量約為85%,在這種從精制而成的天然氣中可達約97%,純度更高也更優質。
據了解,該項目總投資約1800萬元,每天可提純處理獲7000立方米以上的天然氣。按每戶人家日常用量計算,可滿足3000多戶人家的供氣需求。這些天然氣也可用于工業使用,一定程度緩解了我市天然氣供應緊張的局面。技術人員告訴記者,項目開展后,原本垃圾填埋揮發的臭味明顯變少了,在提取氣體過程中垃圾間隙變小變得夯實,也增加了填埋場的庫容量。
全球燃氣設備網編輯:麥靖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