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燃氣管網:
采用管道方式供氣的主要氣源是天然氣、煤氣。這種方式供氣設備通常由管道、門站、高壓站、調壓裝置及管道上的附屬設備組成管網體系。由于管道屬隱蔽工程,隨著時間的推移地面的下陷、管道的老化及其他不可預見等原因都可造成空氣進入管內,載體介質本身易燃易爆,并處于一定的壓力狀態,因此具有較大的火災危險性。我國每年發生的管道燃氣爆炸事故較為頻繁。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七個方面。
1、部分燃氣公司為了節約成本,會選擇一切清包的小施工隊,這些施工隊往往都是就是一個包工頭帶幾個農民工掛靠到某些有施工資質的單位組成的,人員素質、機械設備配備、施工管理水平都存在問題,加之這些人員沒有經過正規的培訓,沒有相應的施工資格,從而在施工單上就有出現安全隱患的疑點。
2、再加上有些燃氣公司為了節約工程成本,在材料選購方面只注重價格,忽視了管材的實際質量,無疑這又是一個可能引發安全隱患的疑點。
3、由于燃氣行業是近幾年來新興的行業,在下面縣城中老百姓對燃氣的了解不夠多,地方政府對燃氣行業的不夠重視,無疑給城鎮燃氣管道的正規鋪設造成了重大困難,加之相關市政建設的規劃設計不合理,在進行相關市政規劃時往往會對城區以鋪設好的燃氣管道造成破壞,這就大大提高了燃氣安全施工的發生率。
4.管道設備老化、腐蝕嚴重。部分管道使用幾十年從未進行檢測維修,其安全可靠性無法確定。許多城市的燃氣管網隨著城市建設的需要,局部管道位置發生了變化,道路拓寬等原因使燃氣管道置于車道下面,極易造成管道受壓損壞,發生燃氣泄漏。另外由于閥門、法蘭連接不嚴也會導致介質泄漏。
5.載體設備上的泄壓裝置、防爆片、防爆膜等不起作用,危險區域的電氣設備不防爆,無防雷、防靜電或雖有但不起作用。
6.安全責任和管理措施不落實,安全組織和規章制度不落實,違反操作規程等。
7.第三方施導致燃氣管道破壞
案例一
2011年3月11日上午10點左右, 在錫城梁溪路梁湖家園附近的路口,有一股很濃的煤氣味。警方人員介紹,煤氣泄漏已經得到控制,在事發現場,有一輛挖掘機正在作業,而在挖掘機下面的坑里,記者看到,裸露著一根從中間斷裂的黑色管道,據了解,那就是被挖斷的煤氣管道,目前施工方正在配合各部門進行搶修工作。
案例二
2011年3月6日中午12:30左右,隨著“砰”的一聲巨響,一團火焰從虎林路的地面下躥出,現場充斥著一股煤氣味。經了解,這是一起因地下煤氣管道受損斷裂而造成的泄漏爆燃事故. 據現場搶險人員介紹,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地面沉降嚴重,加上天氣變化造成熱脹冷縮,導致地下管線損壞.
戶內內管線
1、膠管老化鼠咬為主要原因
2006年11月17日凌晨,大連市某居民住宅內發生燃氣閃爆事故,第二、三層樓板坍塌,一至三層3戶居民中9人死亡,1人嚴重燒傷。事故現場,熱水器前和燃氣灶前的進氣閥均呈完全開啟狀態,根據現場勘察和實物分析,3-2-3室居民家中灶前閥與塑料軟管連接的插入深度為10mm,塑料軟管也沒有采用緊壓式管卡固定,在管內壓力的持續作用下脫落,造成燃氣泄漏,遇電火花而引起爆炸事故。
2、私自改動燃氣設備
居民在裝修和房屋出租時,用戶私自在燃氣管道上接、裝燃氣設備,或私自移動燃氣設備的情況屢見不鮮。由此造成的燃氣事故8起,占事故總數的10%左右,嚴重威脅用戶生命安全,2月12日,某用戶私自將燃氣表拆下后接用氣管,由于管道接口處漏氣,造成1人中毒,2人死亡事故。我國《城市燃氣管理辦法》中的第五章第二十九條燃氣用戶應當遵守的規定中明確指出“禁止自行拆卸、安裝、改裝、燃氣計量器具和燃氣設施等”。
3.氣具老化或使用不當。專家分析,日常使用中以下因素也容易引起泄漏:橡皮軟管老化破損或兩端接口松動;灶具本身內部開關、接口密封不嚴;閥門磨損或密封不嚴。此外,在點燃灶具煤氣后,如果沒人照管,也可能因為湯水沸溢或風吹等原因使火焰熄滅,造成燃氣大量泄漏而發生事故。專家建議,每次使用后關上灶閥,平時可用肥皂水檢查家中的燃氣設施,若有氣泡冒出就說明在漏氣;燃氣軟管最好每兩年更換一次。同時,因灶具不同,使用人工天然氣的住戶千萬不能再使用瓶裝氣。
4.擅關住宅樓燃氣總閥門。一旦總閥門被隨意關掉,那么恢復供氣時必須先確認樓內管道壓力是否正常,確認供氣后不會發生泄漏才可重開閥門。這往往需要挨家挨戶走訪才能查實。這時,萬一不知情的住戶再去重開閥門,就會導致燃氣泄漏。室外管道閥門等各類設施應該由專業人員操作。另外,室外立管不能吊掛物品,更不能纏繞電線,以免引起危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