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頁 > 燃氣資訊 > 中國天然氣價并不低
中國天然氣價并不低
瀏覽次數 1037 , 日期 2012-09-14 , 燃氣設備 加入收藏
9月11日,國際能源署總干事范德胡芬在北京表示,中國天然氣價并不低,中國目前的天然氣市場面臨許多挑戰:定價問題、基礎設施投資問題、寡頭壟斷的市場結構問題、沒有統一的監管機構、第三方準入門檻問題和缺乏活躍現貨市場,需要全方位的改革。范德胡芬是在國際能源署(IEA)聯合歐盟駐華代表處和中國能源網共同發布了名為《天然氣定價與監管:中國面臨的挑戰與國際經驗借鑒》的報告發布會上作以上表述的。
國際能源署建議改革市場
中國已經是世界上第四大天然氣消費國,政府計劃“十二五”期間將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例翻一番,2015年天然氣消費量預計將達到2600億立方米。定價問題是當前中國天然氣市場改革中最被關注的話題。
在去年底的天然氣價改方案中,中國選擇了燃料油和液化石油氣(LPG)作為天然氣定價的掛鉤參考能源品種,權重分別為60%和40%。在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進行天然氣價改試點,確定使用凈回值方法對國產陸上和進口的管道天然氣定價。
國際能源署認為,中國的氣價其實并不低,一些中國的終端用戶承受的氣價比美國氣價要高。但是中國存在交叉補貼現象,即工業和商業用戶承受的氣價比居民用戶高,可是居民用戶用氣的單位成本更高。在經合組織國家恰好相反,居民用戶要支付更高的氣價,因為居民用戶用氣的分銷和儲存成本更高,氣價反映了成本。
IEA報告提出,可以分三階段進行天然氣市場改革,逐步實現由政府到監管機構再到競爭主導的演變,并逐漸放開第三方準入、解除價格管制,引入有競爭能力的供應商,發展充足的管網運輸能力,最后實現通過期、現貨市場定價。
范德胡芬同時強調,由于油氣管線的天然壟斷性質,建議監管者制定管線收費標準,實現透明審批,控制管線建設運營企業的利潤;否則,收費過高將導致企業的不公平競爭。她說,“需要建立一個既獨立于公司,又獨立于各種壓力的獨立監管方。
對此,國家能源局油氣司副司長楊雷表示,在實踐中,各省內的民營建設管道已經很多,如目前河南70%的門站天然氣由民營管道送達。煤層氣、煤制氣管道的第三方介入也都在積極推動中。對于天然氣定價改革也正在努力嘗試,頁巖氣已確定將采取市場化定價。
水資源制約頁巖氣發展
頁巖氣的發展也成為此次報告會的熱議話題。
9月10日,我國第二輪頁巖氣探礦權招標正式啟動。國土資源部公布第二輪頁巖氣招標方案,開放總面積為2萬平方千米20個區塊。與首輪招標相比,國土部降低了“準入”門檻,此次方案規定,凡在中國境內注冊,注冊資本金在人民幣3億元以上,具有石油天然氣或氣體礦產勘查資質、或與已具有資質的企事業單位建立合作關系的內資企業和中方控股的中外合資企業,均可投標。
鑒于中國擁有世界數一數二的頁巖氣資源量,國際能源署認為,并不是資源量,而是技術、定價和管道等基建,成為制約中國非常規天然氣發展的主要因素。
對于頁巖氣開發,范德胡芬坦承,在歐洲各國間的確存在不同聲音。“如法國對此持較負面的態度,而波蘭、挪威等較正面。這可以理解,因為歐洲各國國土面積小、人口較密集,人們對于頁巖氣開采的各方面擔憂自然比較多!
她介紹稱,歐洲目前對于頁巖氣開發的擔憂主要集中在環境保護、土地使用、水資源利用等方面!斑@就需要我們制定好規則,同時盡量做到透明化,盡可能多的讓公眾了解頁巖氣開發的進展和涉及的問題!
全球燃氣設備網編輯:麥靖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