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頁 > 燃氣資訊 > BP副總裁戴尚亞:戰略調整側重天然氣
BP副總裁戴尚亞:戰略調整側重天然氣 中國依然是重要市場
瀏覽次數 285 , 日期 2017-03-18 , 燃氣設備 加入收藏
BP全球執行副總裁戴尚亞介紹道,2017年BP將有7個項目啟動,這是BP歷史上的最高值。在戰略上也將有所調整,“目前BP的油氣資產比例大概是五五開,而在下一個十年(2020年)開始,將實現天然氣資產比例超過原油,大概是60%對40%。”
在過去六年間,BP總計剝離了750億美元的資產,其年報顯示,2016年該公司扭虧為盈實現了1.15億美元的凈利潤。考慮到這是在國際油價下降和墨西哥灣漏油事件余波的雙重影響下實現,這一成績顯得尤為不易。
作為全球最重要的石油公司之一,BP在2016年的投資額為160億美元,而2017年這一數字并不會發生明顯變化。BP總裁戴德立此前曾對外表示,2017年公司的投資數額將不會超過170億美元。
對于剛剛走出“墨西哥灣漏油事件”的BP來說,經過數年來對旗下資產的清理和重組,2017年他們亟需通過新的戰略調整,確定未來的戰略方向。
“選擇當下這個時間點發布戰略調整,是因為我們已經能夠清楚預期漏油事件帶來的剩余重要負債。” BP全球執行副總裁戴尚亞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同時,2017年我們將有7個項目啟動,這是BP歷史上的最高值。”
除了全球資產的考慮之外,他對于中國市場也有非常高的期待。“未來二十年,中國對石油的需求將增長61%;天然氣的增長幅度更高,將達到186%;由于可再生能源基數較小,將會實現695%的增長。”他說。
3月16日下午,戴尚亞在與本報記者的交流中作出如上表示。而對于這些國際大型石油公司來說,戰略的調整建立在對長期市場的觀察和研判之上,或許可以作為未來數年全球能源市場走向的參考。
天然氣為業務重點
“目前,BP的油氣資產比例大概是五五開,而在下一個十年(2020年)開始的時候,我們將實現天然氣資產比例超過原油,大概是60%對40%。”戴尚亞告訴記者。
但是對于近幾年全球天然氣市場,尤其是作為最主要交易形式的LNG市場來說,目前面臨的最大障礙就是大范圍的供應過剩。
多家市場分析機構近日密集發布的分析報告普遍顯示,直到2020年,全球LNG市場都將會出現非常明顯的供應過剩現象。
“盡管經歷了2016年末一波小規模的上漲,全球LNG價格目前已經跌至近年來的低點”,標普全球普氏LNG分析師Stuart Elliott告訴本報記者。“預計2017年來自澳大利亞和美國的項目投產會導致一個更加供過于求的市場環境。”
Vitol集團董事長Pablo Galente Escobar近日就表示,在未來五年市場會出現LNG的過度供應過剩,預計到2020年,LNG供應量將從2015年的2.4億噸/年增長至4億噸/年。“這種增長在大宗商品史上前所未見”,他說。
不過,對于BP來說,這種供應過剩的情況并沒有影響到他們做出增加天然氣資產比重的決定。“今后二十年石油的需求年均增長在0.6%-0.7%之間,但天然氣的需求年均增長則為1.8%,是石油需求增長的兩倍多。”戴尚亞告訴記者。
同時,他認為對于市場的研判應該著眼于一段相當長的時間。“BP做出投資決策是要看幾十年的發展,而不是近幾年市場情況,”他解釋道,“對于消費者來說,市場上有充足的天然氣供應也是好事,現在的發展趨勢就是天然氣在能源組合中的比重將會增加。”
中國市場的重要性
在與本報記者的交流過程中,戴尚亞數次提到中國市場對于BP的重要性。
2015年,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英國,在他的見證下,中石油與BP簽署了多項戰略合作協議。“我們估計在未來的二十年,中國經濟將會持續增長,能源強度相應下降45%,也就是說隨著能源需求的急劇增長,能源效率也會不斷提高。”戴尚亞說。
上述中石油和BP的合作協議,在2016年已經得到了一些落實。去年上半年,BP與中石油簽署了四川省內江-大足和榮昌北兩個頁巖氣區塊,總面積達到2500平方公里。他透露,目前項目已經按時按預算完成了地震測量。
中國除了作為世界第二大頁巖油氣儲藏地的資源優勢之外,龐大且富有潛力的化工市場也在吸引著BP的投資。
2015年,位于珠海的PTA項目三期建成投產,設計產能高達125萬噸/年,是目前世界產量最大的PTA生產基地。不過,就在剛剛過去的2016年甚至直到目前為止,亞太地區的PTA產能依然處于過剩狀態,受此影響,其價格也并未與其他化工產品一樣,出現明顯上漲。
“同樣的問題也會出現在煉油和上游板塊,在PTA方面我們面臨著市場的挑戰,也面臨整個行業周期所帶來的挑戰。”戴尚亞說,“我們會設定一個大的整合性目標,把這個區域的產品當作整體產品線的組合來考慮。”
在他看來,對于亞太地區和全球其他地區而言,非可燃性材料的需求將會保持“繁榮”的增長趨勢。“它們的需求會越來越大,而我們的目標則是在這個市場中成為‘最高效的價格制定者’,提高各方面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