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頁 > 燃氣資訊 > 被山寨的燃氣?!
被山寨的燃氣?!
瀏覽次數 2285 , 日期 2011-04-13 , 燃氣設備 加入收藏
“我搬到這邊來,都快五十年了,鋪設燃氣管道也好幾十年了,可很少聽說有人來檢查燃氣安全……”家住某老小區的沈大媽對記者說。
昨天,市市政市容委召開市政市容系統安全生產緊急會,決定在全系統開展為期1個月的城市公共設施安全生產大檢查活動,集中排查燃氣、熱力、環衛、戶外廣告、城市照明和市政管線及其附屬設施等行業領域各類安全隱患,并采取措施,遏制燃氣事故,保障燃氣安全。
仔細回想后,沈大媽依然記不起,上一次燃氣公司來檢修管道是什么時候。目前,燃氣方面的安全隱患到底有哪些,記者隨即對部分小區進行跟蹤采訪。
老舊小區·燃氣安全
“這回終于不是公司廣告了”
安全提示
“這回終于不是公司廣告了”
從煤炭大廈再往南,是和平街14區甲19號樓,建成于1993年左右。記者發現,這里的樓道口剛剛被張貼了一張安全提示,落款時間是4月12日。內容大致是:“由于周邊社區發生燃氣爆燃。特此提示:居民朋友們注意安全使用燃氣,若室內出現異味、燃氣泄漏等情況時及時開窗通風,不要在室內使用任何電器及通訊設備。及時到室外撥打報修電話:96777保修檢查。”
記者在此遇到了該樓某單元一層居住的李阿姨。面對記者關于燃氣安全檢查的問題,李阿姨說,“我記得燃氣公司最近來的一次,就是幾年前家里換燃氣表,以前是上門抄數的,現在是自己買卡,表換了。”
記者提醒,看沒看見樓道口張貼的安全提示,李阿姨先是表示此類告示很常見,“很多都是騙人的啊,其實都是一些私人公司貼的廣告,打電話就上門,查了一遍后,就說要換這個,換那個,騙錢的。”
但仔細查看了新張貼的提示后,李阿姨表示:“看來這次是真的了,有(‘北京市朝陽區和平街街道十四區社區居民委員會’的)公章。”記者撥打96777,確認這個電話確實為北京24小時燃氣維修電話。提示上手寫的燃氣公司電話,也確為北京燃氣集團名燃居5S店(和平里店)電話。
李阿姨還反映,自己居住的居民樓,沒有完善的物業管理系統,消防安全情況不佳。
記者走訪了附近其他幾處老舊小區。和平街某小區的沈大媽說,自從改用燃氣后,就很少有檢查。而鄰近另一小區的徐大姐說,“大概是3年前吧,燃氣公司的工作人員上門檢查過一次。拿了一個儀器,在家里轉了一圈,說沒事了,應該是檢查有沒有漏氣。”徐大姐說,整個過程大約持續了1分鐘左右。從那以后,她對燃氣安全檢查,也沒什么印象了。
對于安全用氣,徐大姐說,只能靠自己自覺,“注意經常檢查燃氣灶,聞聞有沒有味兒,也只能這樣了。”
正規安全檢查不來 山寨就來撿漏
私人維修
正規安全檢查不來 山寨就來撿漏
李阿姨遇到的困擾,在很多老舊小區都存在。
家住朝陽區某老小區的黃先生表示,2008年家里改用燃氣以后,唯一跟燃氣公司打交道的機會就是抄燃氣表。這一帶還沿襲傳統的手工抄表。不過,在樓門口和家門口,經常有“燃氣公司”發的安全提示和維修服務卡。后來他才知道,這是騙人的。
一次,家里燃氣爐出了點故障,正好門口貼了“燃氣公司”的親情服務卡。于是,黃先生打電話求助。對方態度很好。不久就有兩個人登門。一看,都沒制服,拎著又臟又破的工具包。最后,換下一堆零件和管線,說這老化了,必須換,那松了,最好更換一個……黃先生不敢不答應,七七八八的算下來,最后花了300多。兩人一高興,幫黃先生還順手清理了一下燃氣爐。黃先生留了個心眼,說開個發票吧。對方說,沒發票,只有收據。然后從臟包里掏出一沓皺巴巴的收據,潦草幾筆,就打發了。這時,黃先生確信,這肯定不是燃氣公司的正規維修人員,十足的山寨貨。
正規安全檢查跟不上,山寨就來撿漏。這些不正規的私人公司,自然沒資質,同樣屬于私自作業,可想而知留下多少安全隱患。李阿姨說:“為何燃氣公司的人就不能上門服務呢?”
消防規范
有的小區連消火栓都找不到
老馬是北京市一家專門提供消防安全系統服務公司的技術人員,他告訴記者,大約在我國上世紀90年代,借鑒歐美國家的經驗,制定了相關建筑設計防火規范。而在此規定誕生前建成的老舊小區,沒能趕上消防規范的年代。
“現在的建筑在設計審批階段,都會受到《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等條例的約束。”據老馬介紹,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根據建筑的用途、性質、面積等等,規定了各類防火規范。包括用料耐火等級、防火間距、安全疏散、消防設備等等。
記者找到《建筑設計防火規范》(2001年版),發現其中條款確實相當詳盡。其主要內容有:建筑物的耐火等級,廠房,倉庫,民用建筑,消防車道和進廠房的鐵路線,建筑構造,消防給水和固定滅火裝置,采暖、通風和空氣調節,電氣等。
《規范》中有不少是關于燃氣安全的內容。比如“在住宅內,可燃氣體管道如必須局部水平穿過樓梯間時,應采取可靠的保護設施。”“可燃氣體管道,甲、乙、丙類液體(消防術語,主要依據‘閃點’溫度不同等數據劃分的可燃液體)管道由于某種原因,常發生火災。為防止此種火災沿著通風管道蔓延,因此,此種管道不應穿過通風管道、通風機房以及與通風管外壁緊貼敷設。”
“對老舊小區的改造,肯定需要一些過程,政府投入也不少。有些小區的基礎比較差,甚至連消火栓都找不到。這些都是系統工程,的確需要時間。”老馬說。
新建小區·燃氣安全
八九成業主要求燃氣改造
私改管道
八九成業主要求燃氣改造
老舊小區缺乏定期安全檢查、山寨維修公司泛濫,那新住宅樓的情況又怎么樣呢?
東四環附近一新建小區內,小王(化名)正帶著自己的裝修隊,進行室內裝修。昨天的主要裝修范圍是廚房,具體一點說,就是改燃氣管道。
小王在2002年從南方老家來到北京做裝修,從開始打工,到現在有自己的裝修隊,8年多時間,參與裝修的房屋已經超過100套。像昨天這樣的改燃氣管道的業務,小王也做了接近100次。
“業主要求我們做燃氣改造的,基本有八九成,幾乎每家都有這個要求。”
小王說,多數業主在裝修廚房時,都覺得燃氣管道暴露在視線內,有礙觀瞻,于是要求裝修隊改管道,把管道“藏起來”,“一般是藏在櫥柜里,總之是看不見就行。”
有時候業主甚至要求,不僅改管道,連燃氣表也一并改造,全部隱藏。
裝修隊是否具備改造燃氣管道的資質,小王私下表示,他們其實也知道,自己沒有類似資質。那業主為什么還要鋌而走險?“便宜啊,如果找燃氣公司,要大概600塊左右,找我們,一般就300塊左右。而且找燃氣公司,需要申報,改造完了以后,還要拍照、存檔、備案,很麻煩,費時間,業主圖方便,一般都是找我們搞定。”
小王說,一般的住宅樓在供氣前都由相關部門驗收過。只有裝修符合相關安全規定,燃氣公司才會供氣。但私人改造的燃氣管道很難通過燃氣公司驗收,所以小王經常是在業主家供氣后,再進行改造。
“現在的新小區,業主自己家里都有閥門,我們操作前,都是把閥門關了。操作完成后,用肥皂水試一試,管道冒不冒泡,漏不漏氣。其實,燃氣的壓力很小,比我們呼吸的壓力還小,基本不會出事。”
這種供氣后再進行的燃氣管道改造,燃氣公司并不知情,也無從進行驗收。按規定,私改管道后造成的安全事故燃氣公司也不負責。
不過,小王透露,他們也不是什么樣的改造都做,“如果業主說要移動燃氣表上方的可燃氣體泄漏報警器,我們就不會做,那個太專業,不安全。”
但小王表示,這類報警器,覆蓋范圍并不大,只有一些售價較高的高檔小區,才會裝備此類報警器,在一般的小區,不會遇到此類器械。
施工和驗收都是燃氣公司負責
驗收監管
施工和驗收都是燃氣公司負責
老馬告訴記者,在新建小區建設過程中,北京市有資質進行燃氣設備施工的,只有北京市燃氣集團有限公司和一級消防公司。實際上,絕大多數住宅燃氣施工由燃氣公司承擔。
“對住宅燃氣設備進行驗收的,按規定應該是屬于市建委質監站管,但實際操作中,一般也是交給燃氣公司負責。”老馬說,這樣一來,多數情況下,住宅的燃氣施工和驗收都是由燃氣公司一家來完成。他打了一個比方,“燃氣公司既當球員,又當裁判了。”
“住宅建成后,對于燃氣設施的安全檢查,也是由燃氣公司負責。消防部門只管消防設施,消火栓之類。燃氣管道的事,他們并不負責。”
相關法規
明文規定“定期檢查”
在燃氣安全方面,國家也有相應的法律法規進行約束,比如《城鎮燃氣安全管理運行規定》、《城市燃氣設計規范》等,具體到北京市,有《北京市燃氣管理條例》等。
《城鎮燃氣安全管理運行規定》明文規定:城市燃氣經營單位必須制定用戶安全使用規定,對居民用戶進行安全教育,定期對燃氣設施進行檢修,并提供咨詢等服務;居民用戶應當嚴格遵守安全使用規定。
《北京市燃氣管理條例》也有類似表述:燃氣供應單位,建立燃氣設施安全巡檢制度,按照國家和本市的有關規定,對用戶的燃氣設施定期進行免費安全檢查,并做好安全檢查記錄;發現用戶燃氣設施存在隱患的,應當書面告知用戶及時清除。
放心典型
每三個月檢查一次
當然,并不是每一個小區都缺乏燃氣安全檢查。在豐臺區南大紅門路梅源里小區居住的劉大叔,就向記者反映,他家會有專業人員定期檢查燃氣,時間間隔大約是三個月。
據了解,梅源里小區原是211廠(現在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家屬區。劉大叔表示,小區的物業、暖氣、燃氣全部是獨立的,管理規范,每三個月,就會有專業人員定期上門檢查燃氣。“都會提前貼通知,讓家里留人。這次聽說出了燃氣爆炸事故,也告訴我們要來檢查。我們心里都挺踏實的。”
昨天,市市政市容委召開市政市容系統安全生產緊急會,決定在全系統開展為期1個月的城市公共設施安全生產大檢查活動,集中排查燃氣、熱力、環衛、戶外廣告、城市照明和市政管線及其附屬設施等行業領域各類安全隱患,并采取措施,遏制燃氣事故,保障燃氣安全。
仔細回想后,沈大媽依然記不起,上一次燃氣公司來檢修管道是什么時候。目前,燃氣方面的安全隱患到底有哪些,記者隨即對部分小區進行跟蹤采訪。
老舊小區·燃氣安全
“這回終于不是公司廣告了”
安全提示
“這回終于不是公司廣告了”
從煤炭大廈再往南,是和平街14區甲19號樓,建成于1993年左右。記者發現,這里的樓道口剛剛被張貼了一張安全提示,落款時間是4月12日。內容大致是:“由于周邊社區發生燃氣爆燃。特此提示:居民朋友們注意安全使用燃氣,若室內出現異味、燃氣泄漏等情況時及時開窗通風,不要在室內使用任何電器及通訊設備。及時到室外撥打報修電話:96777保修檢查。”
記者在此遇到了該樓某單元一層居住的李阿姨。面對記者關于燃氣安全檢查的問題,李阿姨說,“我記得燃氣公司最近來的一次,就是幾年前家里換燃氣表,以前是上門抄數的,現在是自己買卡,表換了。”
記者提醒,看沒看見樓道口張貼的安全提示,李阿姨先是表示此類告示很常見,“很多都是騙人的啊,其實都是一些私人公司貼的廣告,打電話就上門,查了一遍后,就說要換這個,換那個,騙錢的。”
但仔細查看了新張貼的提示后,李阿姨表示:“看來這次是真的了,有(‘北京市朝陽區和平街街道十四區社區居民委員會’的)公章。”記者撥打96777,確認這個電話確實為北京24小時燃氣維修電話。提示上手寫的燃氣公司電話,也確為北京燃氣集團名燃居5S店(和平里店)電話。
李阿姨還反映,自己居住的居民樓,沒有完善的物業管理系統,消防安全情況不佳。
記者走訪了附近其他幾處老舊小區。和平街某小區的沈大媽說,自從改用燃氣后,就很少有檢查。而鄰近另一小區的徐大姐說,“大概是3年前吧,燃氣公司的工作人員上門檢查過一次。拿了一個儀器,在家里轉了一圈,說沒事了,應該是檢查有沒有漏氣。”徐大姐說,整個過程大約持續了1分鐘左右。從那以后,她對燃氣安全檢查,也沒什么印象了。
對于安全用氣,徐大姐說,只能靠自己自覺,“注意經常檢查燃氣灶,聞聞有沒有味兒,也只能這樣了。”
正規安全檢查不來 山寨就來撿漏
私人維修
正規安全檢查不來 山寨就來撿漏
李阿姨遇到的困擾,在很多老舊小區都存在。
家住朝陽區某老小區的黃先生表示,2008年家里改用燃氣以后,唯一跟燃氣公司打交道的機會就是抄燃氣表。這一帶還沿襲傳統的手工抄表。不過,在樓門口和家門口,經常有“燃氣公司”發的安全提示和維修服務卡。后來他才知道,這是騙人的。
一次,家里燃氣爐出了點故障,正好門口貼了“燃氣公司”的親情服務卡。于是,黃先生打電話求助。對方態度很好。不久就有兩個人登門。一看,都沒制服,拎著又臟又破的工具包。最后,換下一堆零件和管線,說這老化了,必須換,那松了,最好更換一個……黃先生不敢不答應,七七八八的算下來,最后花了300多。兩人一高興,幫黃先生還順手清理了一下燃氣爐。黃先生留了個心眼,說開個發票吧。對方說,沒發票,只有收據。然后從臟包里掏出一沓皺巴巴的收據,潦草幾筆,就打發了。這時,黃先生確信,這肯定不是燃氣公司的正規維修人員,十足的山寨貨。
正規安全檢查跟不上,山寨就來撿漏。這些不正規的私人公司,自然沒資質,同樣屬于私自作業,可想而知留下多少安全隱患。李阿姨說:“為何燃氣公司的人就不能上門服務呢?”
消防規范
有的小區連消火栓都找不到
老馬是北京市一家專門提供消防安全系統服務公司的技術人員,他告訴記者,大約在我國上世紀90年代,借鑒歐美國家的經驗,制定了相關建筑設計防火規范。而在此規定誕生前建成的老舊小區,沒能趕上消防規范的年代。
“現在的建筑在設計審批階段,都會受到《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等條例的約束。”據老馬介紹,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根據建筑的用途、性質、面積等等,規定了各類防火規范。包括用料耐火等級、防火間距、安全疏散、消防設備等等。
記者找到《建筑設計防火規范》(2001年版),發現其中條款確實相當詳盡。其主要內容有:建筑物的耐火等級,廠房,倉庫,民用建筑,消防車道和進廠房的鐵路線,建筑構造,消防給水和固定滅火裝置,采暖、通風和空氣調節,電氣等。
《規范》中有不少是關于燃氣安全的內容。比如“在住宅內,可燃氣體管道如必須局部水平穿過樓梯間時,應采取可靠的保護設施。”“可燃氣體管道,甲、乙、丙類液體(消防術語,主要依據‘閃點’溫度不同等數據劃分的可燃液體)管道由于某種原因,常發生火災。為防止此種火災沿著通風管道蔓延,因此,此種管道不應穿過通風管道、通風機房以及與通風管外壁緊貼敷設。”
“對老舊小區的改造,肯定需要一些過程,政府投入也不少。有些小區的基礎比較差,甚至連消火栓都找不到。這些都是系統工程,的確需要時間。”老馬說。
新建小區·燃氣安全
八九成業主要求燃氣改造
私改管道
八九成業主要求燃氣改造
老舊小區缺乏定期安全檢查、山寨維修公司泛濫,那新住宅樓的情況又怎么樣呢?
東四環附近一新建小區內,小王(化名)正帶著自己的裝修隊,進行室內裝修。昨天的主要裝修范圍是廚房,具體一點說,就是改燃氣管道。
小王在2002年從南方老家來到北京做裝修,從開始打工,到現在有自己的裝修隊,8年多時間,參與裝修的房屋已經超過100套。像昨天這樣的改燃氣管道的業務,小王也做了接近100次。
“業主要求我們做燃氣改造的,基本有八九成,幾乎每家都有這個要求。”
小王說,多數業主在裝修廚房時,都覺得燃氣管道暴露在視線內,有礙觀瞻,于是要求裝修隊改管道,把管道“藏起來”,“一般是藏在櫥柜里,總之是看不見就行。”
有時候業主甚至要求,不僅改管道,連燃氣表也一并改造,全部隱藏。
裝修隊是否具備改造燃氣管道的資質,小王私下表示,他們其實也知道,自己沒有類似資質。那業主為什么還要鋌而走險?“便宜啊,如果找燃氣公司,要大概600塊左右,找我們,一般就300塊左右。而且找燃氣公司,需要申報,改造完了以后,還要拍照、存檔、備案,很麻煩,費時間,業主圖方便,一般都是找我們搞定。”
小王說,一般的住宅樓在供氣前都由相關部門驗收過。只有裝修符合相關安全規定,燃氣公司才會供氣。但私人改造的燃氣管道很難通過燃氣公司驗收,所以小王經常是在業主家供氣后,再進行改造。
“現在的新小區,業主自己家里都有閥門,我們操作前,都是把閥門關了。操作完成后,用肥皂水試一試,管道冒不冒泡,漏不漏氣。其實,燃氣的壓力很小,比我們呼吸的壓力還小,基本不會出事。”
這種供氣后再進行的燃氣管道改造,燃氣公司并不知情,也無從進行驗收。按規定,私改管道后造成的安全事故燃氣公司也不負責。
不過,小王透露,他們也不是什么樣的改造都做,“如果業主說要移動燃氣表上方的可燃氣體泄漏報警器,我們就不會做,那個太專業,不安全。”
但小王表示,這類報警器,覆蓋范圍并不大,只有一些售價較高的高檔小區,才會裝備此類報警器,在一般的小區,不會遇到此類器械。
施工和驗收都是燃氣公司負責
驗收監管
施工和驗收都是燃氣公司負責
老馬告訴記者,在新建小區建設過程中,北京市有資質進行燃氣設備施工的,只有北京市燃氣集團有限公司和一級消防公司。實際上,絕大多數住宅燃氣施工由燃氣公司承擔。
“對住宅燃氣設備進行驗收的,按規定應該是屬于市建委質監站管,但實際操作中,一般也是交給燃氣公司負責。”老馬說,這樣一來,多數情況下,住宅的燃氣施工和驗收都是由燃氣公司一家來完成。他打了一個比方,“燃氣公司既當球員,又當裁判了。”
“住宅建成后,對于燃氣設施的安全檢查,也是由燃氣公司負責。消防部門只管消防設施,消火栓之類。燃氣管道的事,他們并不負責。”
相關法規
明文規定“定期檢查”
在燃氣安全方面,國家也有相應的法律法規進行約束,比如《城鎮燃氣安全管理運行規定》、《城市燃氣設計規范》等,具體到北京市,有《北京市燃氣管理條例》等。
《城鎮燃氣安全管理運行規定》明文規定:城市燃氣經營單位必須制定用戶安全使用規定,對居民用戶進行安全教育,定期對燃氣設施進行檢修,并提供咨詢等服務;居民用戶應當嚴格遵守安全使用規定。
《北京市燃氣管理條例》也有類似表述:燃氣供應單位,建立燃氣設施安全巡檢制度,按照國家和本市的有關規定,對用戶的燃氣設施定期進行免費安全檢查,并做好安全檢查記錄;發現用戶燃氣設施存在隱患的,應當書面告知用戶及時清除。
放心典型
每三個月檢查一次
當然,并不是每一個小區都缺乏燃氣安全檢查。在豐臺區南大紅門路梅源里小區居住的劉大叔,就向記者反映,他家會有專業人員定期檢查燃氣,時間間隔大約是三個月。
據了解,梅源里小區原是211廠(現在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家屬區。劉大叔表示,小區的物業、暖氣、燃氣全部是獨立的,管理規范,每三個月,就會有專業人員定期上門檢查燃氣。“都會提前貼通知,讓家里留人。這次聽說出了燃氣爆炸事故,也告訴我們要來檢查。我們心里都挺踏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