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頁 > 燃氣資訊 > “無人區”崛起千噸采油班
“無人區”崛起千噸采油班
瀏覽次數 906 , 日期 2014-01-08 , 燃氣設備 加入收藏
塔河油田“無人區”崛起千噸采油班
汽車在石子路上顛簸起伏著,不時掠起一層層黃土,石子路兩邊是荒無人煙的戈壁荒漠。這里的景致,和電影《無人區》中的景象很接近,所不同的是,電影中的演員終會有“劇終人散”的時候,而采油一廠采油四隊S112班組的成員卻常年駐守在這片“無人區”中。近日,經過四小時的顛簸,記者再次走訪了這片“無人區”……
與產量“博弈”
64口井,80名職工,日產油1000噸以上。在S112班組,班長姜振國簡單的介紹讓我們隊這個在大漠腹地的分公司第一大班組有了初步的概念。
一大早記者跟著皮卡車踏上了巡線路。王振鵬、杜云、趙有志三個人一班,剛啟動不久的皮卡車里充滿了寒意,石子路坑坑洼洼,坐車有了坐船的感覺。王振鵬他們三個負責S112、TP兩個片區的4條巡檢線路,40余口油井的維護工作。
在YJ2X井,趙有志查看各項參數,清掃設備,擦不掉的地方,老趙索性用嘴當“吹風”。三人分工明確,不到10分鐘一口井便被維護的利利索索。
“60多口井,只要摸清了每口油井的脾氣,才能保證它們好好產油,管井就像在博弈,井出現新毛病,我們就要有新招數。”巡井工趙有志對油井管理侃侃而談。
去年12月13日,趙有志巡檢至托甫臺片區TP-13計轉站、TP-15分輸站、他發現外輸壓力上升,輸液困難。
憑借多年工作經驗,他判定管線可能發生堵塞。趙有志立即前往塔河北岸TP7流程查看,初步判斷分離器進口堵塞,趕緊給隊上匯報險情。
在廠里協調下,特種作業車、搶修人員陸續到達現場。此時托甫臺片區應急儲備庫容僅能支撐5小時,生產形勢異常嚴峻。
經過3小時緊張施工,管線掃通,備用管線投產,至22時30分,外輸液正常進入TP7流程系統。
18個小時的較量,1000多噸原油正常外輸,沒有關停一口井。
與寂寞“斗法”
對S112班組的每一個員工來講,最難熬的就是“寂寞”。
在S112班組工作了七年的老員工劉明告訴記者:“這里手機信號非常差,想家的時候,給家里打電話,信號動不動就斷了,我媳婦跟我開玩笑,你的電話,都是‘此時無聲勝有聲’。”
走進S112班組托甫臺基地,空曠的院子顯示格外寂靜。平時,偌大的院子里只有十來個人。
當記者趕到托甫臺基地的時候,下夜班回來的員工正在休息。只看到院子的角落里,一條大黃狗帶著三只小狗臥在鴿子籠之外的鐵絲網邊上。見到穿紅工裝的我們,大黃狗只斜望了一眼。
到晚上,一從接班車上下來,姜振國就幾步跨到了鴿子籠邊,拿出籠子里的小盆去加水。養鴿子,成為了姜振國工作之余最大的樂趣,聽著一只只鴿子親切的“咕咕”叫聲,姜振國的疲憊一掃而去。
為了對抗“寂寞”的工余時間,塔河采油一廠為托甫臺基地配備了“流動書箱”,還有撲克、象棋等文化娛樂用品,各類健身器械的配備和塑膠籃球場、足球場的建設也將逐步展開。
胡紅忠是S112班組中與寂寞“斗法”的高手,工余堅持學習維吾爾語,聽、說、讀、寫樣樣拿得出手,工友們笑稱他過了“維語八級”。
“在油區,和維吾爾族老鄉直接用維語交流,打交道方便多了。”談起學習維語的體會,胡紅忠深有感觸的說。
胡紅忠精通維語的特長,讓他入選了2013年“自治區深入開展各級干部轉變作風服務群眾活動”,至今還在阿克蘇柯坪縣玉爾其鄉上庫木力村的工作組開展扶貧維穩工作。
“塔河岸邊立志上產,胡楊深處建設家園”。離開S112班組時,醒目的標語讓人對他們的工作油然生出一份敬意,也許,這句話,就是他們駐守在“無人區”的理由